



白水是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果业大县,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果园面积50万亩,已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中心认证的有30万亩,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苹果年产量50万吨,总产值6.5亿元,年出口量5万吨,创汇2000多万美元。苹果生产、销售、储藏、包装、加工产业化格局已形成。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4%以上。近年来,白水苹果特色旅游产业已逐步兴起,市场前景非常好。
白水苹果栽培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白水苹果在市场上异军突起,以“个大、色艳、香甜、细脆、耐储藏、无污染”的突出特色而享誉中外,成为果品市场上的名牌产品,被消费者称赞为“黄土高原上的明珠”,白水苹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美国8号、新世纪、嘎啦等品种繁多,质优价廉。全县14个乡镇,194个行政村中超过千亩的果园有168个;全县10亩以上的农户有3650户,白水已发展为陕西著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
自然资源
该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塬,海拔较高(800-1100米),光照充足(2200-2400小时/年),昼夜温差大(11.8-16.6℃),工业污染少,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优质苹果的土壤气象指标我县全部符合。
规模优势
该县苹果总面积52万亩,年产量55万吨,产值13.5亿元。1985年我县被国家列为渭北百万亩苹果生产基地县;1995年荣获"中国苹果之乡"称号,并跃居全国水果百强县前列;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苹果优势产业带重点基地县;2006年被国家绿证管理中心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0万亩。
品种优势
主栽品种以红富士、秦冠、新红星为主,优系嘎拉、美国8号、着色系千秋等名优早中熟品种已具有一定规模,鲜食苹果品种不断优化,总面积27万亩。其中优质红富士栽植面积继续扩大,红富士苹果总面积的60%以上;秦冠等低质品种栽植规模逐年下降,占总面积的13%;其他品种占16%;加工品种逐年增加,占苹果总面积的11%。
品牌优势
1996年,"白水"牌苹果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并公布启用,是我国首例用地名注册的苹果商标。同年,白水苹果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白水苹果"商标被确定为中国著名商标。
品质优势
白水大力推广应用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大部分果园实施了间伐与改形修剪,降低了群体密度和个体密度,改善了光照条件;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发展"果、畜、沼、窖、草"一体化生态果园,建成国家绿证管理中心认证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30万亩。
技术优势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为依托,县园艺站技术人员为骨干,县、乡、村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采取逐级扩大规模,一直延伸到户的"宝塔式"培训方式,按照"一户一个明白人"的需求,年均组织开展科技培训200多场(次),受训果农近5万人(次)。全县已有苹果专业技术干部294人,农民技术人员4000多人,果农作务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服务体系
县上组建苹果管理局、园艺站、植保站、土肥站等行政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10多个。组建"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果农协会36个,吸纳会员3160人,发展技术配套的科技服务组织246个。从事信息服务、包装推销、果品运输等各类人员达2万多人。2004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又落户白水,更有利于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2005年,全县又成立了各乡镇果树服务站。
- 2014-10-11有机苹果之乡的崛起——陕西白水苹果产业发展综述
- 2014-10-11陕西白水苹果香飘进京
- 2014-10-11新发地市场举行陕西白水苹果推介会
- 2014-10-11白水: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 2014-10-11陕西白水:有机苹果在京展销
- 2014-10-11渭南白水苹果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 2014-10-11白水获评“有机苹果县”
- 2014-10-11白水:“白水苹果送北京 健康千万都人”
- 2014-10-11白水被授予“有机苹果县”荣誉
- 2014-10-112014白水·苹果发展论坛暨苹果展销活动在京举行
白水苹果--新红星苹果
- 新红星苹果品种原产美国,青岛市1982年引进。主要分布于胶南市、莱西市、平度市和即墨市。是青岛地区的苹果主栽品种之一,全市栽植面积约2000公顷。该品种树体壮、直立,枝粗壮,易形成短果枝,树冠紧凑,结果早,适宜密植栽培。果实个头中大,单重150-200克,大的可达500克以上。果面浓红,色泽艳丽,果
- 订单留言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