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大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镇安大板栗以其个大、甜脆、含淀粉率高的独特之点,赢得了荣誉。早在明末、清初,我国古都北京、长安(今西安)以及太原、洛阳等城市的商贩就打出了“镇安糖炒大板栗”的标签。
镇安板栗树是乡土树种,系天然生长之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商洛各县均有分布。据一九六零年中央林业部干果研究室来镇安考察,认为板栗树的祖先地在镇安县回龙乡的梓桥沟和小木岭山系的栗湾堂(今柞小辖),并鉴定为优良品种。一九七零年将镇安县大板栗编入中国果树栽培学教科书。一九七八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将镇安大板栗栽入《陕西果树志》。镇安大板栗树是用当地野毛栗树嫁接而成。工序是:每年春季果农从板栗树剪来长150至200公分长的枝条,插于30至50公分粗齐头断茎的毛栗树茎上,用胶泥严封接头伤口。待接枝发芽成活,便是大板栗树了。板栗树生长块慢与幼林抚育有直接关系。一般3至4年就有挂果,7至8年果苞满枝,10至15年进入盛果期。五月开花,花落结果,八至九月成熟。果实外壳满刺青苞,成熟后青苞炸裂,即显露出颗颗大板栗。每个栗苞含果实2至3颗,果扁圆,棕褐色,壳嘴有柔毛,贴果实处有膜皮,果肉呈乳黄色。果实颗均重量35至45克。
镇安大板栗营养丰富,味道甜脆。据测定含淀粉72.38%、糖4.7%、每百克中含糖量14克左右相当于等量面粉的含糖量,是红薯含糖量的一倍。虽说栗子所含蛋白质只是等量面粉的一半,但在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方面都大大超过大米或面粉,在含钙、磷方面和大米、面粉相等。然而栗子甘美可口,老幼皆宜,所以是有名的木本粮食。同时,生栗子还是一昧良药。如患肾虚、腰脚无力症,每日食生栗3至5颗,细嚼慢咽,久必强健;如患跌打损伤、筋骨肿痛或竹刺入肉者,将鲜栗捣烂如泥敷患处,有止痛、止血、吸出脓物的功效。
营养价值
查看全部>>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镇安大板栗最为有名。镇安大板栗主要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的镇安、柞水、长安、丹凤、山阳、宁陕等县。以镇安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故名。久负盛名的“栗乡”陕西镇安县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镇和回龙较多。全县板栗栽培面积5万多亩,其中有3万亩板栗林带,年产量80多万公斤。镇安板栗树早在周代已有生长,历史悠久。如今,商洛地区已发展到41.5万亩,建成板栗基地11.4万亩。镇安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树与野生芽栗树嫁接而成。品种优良,素以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玲珑美观,湿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据林业部1960年考察,在镇安县梓桥沟发现一棵栗树元老,已2000余年,仍健壮旺盛,奉献不已,年产板栗40多公斤。镇安大板栗,1960年被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优良品种,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
据一九六零年中央林业部干果研究室来镇安考察,认为板栗树的祖先地在镇安县回龙乡的梓桥沟和小木岭山系的栗湾堂(今柞小辖),并鉴定为优良品种。一九七零年将镇安县大板栗编入中国果树栽培学教科书。一九七八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将镇安大板栗栽入《陕西果树志》。镇安大板栗树是用当地野毛栗树嫁接而成。
- 2014-09-23镇安大板栗 喜迎八方客
- 2014-09-23镇安建成全省大板栗生产县
- 2014-09-23镇安副县长吟诗卖板栗 参观客商纷纷交口称赞
- 2014-09-23镇安大力实施板栗建园工程
- 2014-09-23镇安县加快板栗品种改良 促进板栗产量的提高
- 2014-09-23商洛特产例有了“印” “镇安板栗”获认证
- 2014-09-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镇安县共建个板栗试验示范站
- 2014-09-23镇安启动板栗良种嫁接改造
- 2014-09-23镇安普查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